找到相关内容13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弥陀本愿威神力(四十八愿) 浅注

    ,念佛成就。”此乃不争的事实。所谓万修万人去。末法时期,念佛成就。 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。自力与佛力。古人称此法门为“门余大道。”是难信易行道。既方便又究竟。三根普被。   阿弥陀佛悲悯流浪众生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885659.html
  • 解打鼓

    彼书中有云:“莲如上人时,有志之众,多集其前,其中得信心者,当有几人,一人乎?二人乎?”又云:“承其一流而能领解者甚稀,”云云。故欲得真宗所谓“绝对的安心”,决非万人之所能,虽似易行道,其实难得难解,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1886612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不尽相同。大乘佛菩萨为度尽众生,而讲求“方便济众”,为天下之苦难众生,建构具体美妙的佛国净土,并提供简单易行的“念佛”法门。  大乘佛教认为,佛有法、报、应三身,十方世界有无量诸佛,所以世界上也存在着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2)

    法门是易行法,若没有耐心,一样不能成就。尤其我们现在这个环境,‘五浊恶世’,浊恶到了极处,物质的环境要忍耐,生活应当过得清苦一点,不要太奢侈,不要太舒适。为什么?奢侈舒适,觉得这个地方不错,很好,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790126.html
  • 想知道自己命运的,不要错过--明华居士

    深者其得深,浅者得其浅」,可惜的是,这「念佛」法门古德称为「易行难信」之法,世人若嫌它浅而不切实尝试,便白白放失了这宝贵的方法,使这一生空过了,直至劫数到来,便后悔莫及了。 我们先以念佛来结佛缘,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691030.html
  •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

    诵念成佛等修行方式太过简便易行,难免会导致善有恶报、恶有善报的不合理结局,使人们对今世积善、来世得福缺乏真诚信念,助长人类天性中为恶的倾向。他说:“呼诵南无阿弥陀佛,不知几声则免前罪,而死后平去了无凶祸,...

    马晓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49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舌、身、意流出不净,造成新的业因,以至生死流转,轮回不绝,称为有漏法。离开烦恼垢染的清净法,称为无漏法。修习无漏的途径,即无漏道。   ⑿《十住毗婆沙论·易行品》「若堕声闻地及辟支佛地,是名菩萨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——以华林寺为例

    广东方面),所以,与第四个环节相比,它还属於“易行道”。这方面目前值得做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资料尤其是口碑资料的整理和系统化工作;二是口碑资料与学术研究成果的协调工作,如达摩上岸的时间、西来庵的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693817.html
  • 诸法性空论

    出现,是大乘般若学在中国文化氛围下发展的必然结果。   魏晋正始以后,中国社会上老庄玄学盛行,由于佛教般若学是通过假有本无(性空)来说明“一切皆空”道理的,这与谈无说有的老庄玄学颇为相似,“故因风易行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2795582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。禅教一致论和禅教融合,成为宋代以来佛教的重要特点之一。在观行方面,由于净土念佛法门简便易行,因而人宋以后,净土思想和念佛法门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,佛教各宗在传自家观行法门的同时,也都...学假有性空的理论与老庄玄学谈无说有的思想特点颇为相似,“故因风易行”(道安语),得以繁兴,并与玄学合流而产生了玄学化的六家七宗。正是通过与玄学的合流,佛教正式登上了中国学术思想的舞台。东晋著名的佛学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